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噪声源的声输出,控制噪声的传播和接收,以得到人们所要求的声学环境,即为噪声控制。
同水体污染、大气污染和
固体废物污染不同,
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性污染,它的特点是局部性和没有后效的。噪声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,噪声源的声输出停止之后,污染立即消失,不留下任何残余物质。噪声的防治在于控制声源和声的传播途径,以及对接收者进行保护。
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一般程序是首先进行现场噪声调查,测量现场的噪声级和噪声频谱,然后根据有关的环境标准确定现场容许的噪声级,并根据现场实测的数值和容许的噪声级之差确定降噪量,进而制定技术上可行、经济上合理的控制方案。
声源控制
运转的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等是主要的噪声源,控制它们的噪声有两条途径:一是改进结构,提高其中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,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,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。二是利用声的吸收、反射、干涉等特性,采用
吸声、
隔声、减振、隔振等技术,以及安装
消声器等,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。
采用各种噪声控制方法,可以收到不同的降噪效果。如将机械传动部分的普通齿轮改为有弹性轴套的齿轮,可降低噪声15~20分贝;把铆接改成焊接,把锻打改成摩擦压力加工等,一般可减低噪声30~40分贝。
传声途径的控制 主要措施有:①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,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,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。②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,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,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。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,指向性很差;随着频率的增加,指向性就增强。因此,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(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)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。③建立隔
声屏障,或利用
天然屏障(土坡、山丘),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。④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,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。⑤在城市建设中,采用合理的
城市防噪声规划。此外,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,以减弱噪声的传播。
接收者的防护
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危害,可采取下述防护措施:①佩戴护耳器,如耳塞、耳罩、防声盔等。②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。③根据听力检测结果,适当调整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。人的听觉灵敏度是有差别的。如在85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,有人会耳聋,有人则不会。可以每年或几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测,把听力显著降低的人调离噪声环境。
控制措施的选择
合理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根据噪声控制费用、噪声容许标准、劳动生产效率等有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的。在一个车间,如果噪声源是一台或少数几台机器,而车间里工人较多,一般可采用隔声罩、降噪效果为10~30分贝;如果车间里工人少,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用护耳器,降噪效果为20~40分贝;如果车间里噪声源多而分散,工人又多,一般可采取吸声降噪措施,降噪效果为3~15分贝;如果工人不多,可用护耳器,或者设置供工人操作用的隔声间。机器振动产生噪声辐射,一般采取减振或隔振措施,降噪效果为5~25分贝。如机械运转使厂房的地面或墙壁振动而产生噪声辐射,可采用隔振机座或阻尼措施。
噪音控制的基本途径
为了防止
噪音,我国著名声学家
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,提出了三条建议:
①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,噪音的允许值在 75~90 分贝。
②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,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~60 分贝。
③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~50 分贝。
我国心理学界认为,控制噪音环境,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,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。充分的噪音控制,必须考虑噪音源、传音途径、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。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。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:
①控制噪声源。降低声源噪音,工业、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,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(如用阻尼、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)。
②阻断噪声传播。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,控制噪音的传播,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,如采用吸音、隔音、音屏障、隔振等措施,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。
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。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,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,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,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,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、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。
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,但由于现代工业、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,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,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,必须从技术、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。当然,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。在控制室外、设计室、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,噪音的强度要低;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,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。总之,对待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、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,应有一定的区别。